(乡村振兴观察)乡村振兴的龙凤探索

发布时间:2018-01-02 14:38:00|  来源:bet365日博地址

(乡村振兴观察)乡村振兴的龙凤探索

通讯员 杨新锋

  在实现“乡村振兴”过程中,恩施市龙凤镇5年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建设,为美丽乡村增添了新时代色彩,为全国特别是贫困山区积累了不少经验。

  找出现实差距,补齐硬件短板

  交通不便,再好的农特产品出不了门,只能喂猪或烂在田间;基础设施落后,很多农户吃屋檐水……

  2012年,龙凤镇作为典型的贫困山区,这样的事比比皆是。

  针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硬件短板,龙凤镇在大力实施扶贫搬迁、移民建镇的同时,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,实施美丽乡村建设。

  如今,再站在素有“高山小平原”之称的青堡村的环形公路边,成排的民房总能第一时间吸引眼球,青瓦白墙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,如世外桃源。公路边是枝繁叶茂的花卉苗木和排列整齐的太阳能路灯;新修的幼儿园教室内宽敞明亮,设备齐全;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内病床干净卫生、设备齐全。

  为了补齐硬件短板,龙凤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在交通、水利、电网、通信、教育、卫生等基础建设方面全面发力。目前,形成了通车公路“通村进组入户”,64辆村村通客运班车服务18个行政村,山区农民也可享受“出家门、上车门、进城门”的便捷交通服务。每个村都配备建有村级水厂,实现了安全饮水已经覆盖全镇人口。

  水电路通了,民房靓起来了,乡村美起来了。

  瞄准薄弱环节,夯实产业根基

 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基础,没有产业作为支撑的发展是不健康、不可持续的。

  试点建设之初,龙凤镇只有零星的茶叶、蔬菜和不具规模的生猪养殖等产业,多数农户依靠自家几亩贫瘠的坡耕地,种植包谷、洋芋等作物,劳碌一年仅够糊口。

  土地不行整土地。针对25度以上不宜种植的坡耕地,进行退耕还林,用两年时间退耕还林3.7万亩,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变成了生态林和经济林。大量种植了茶树、漆树、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。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确保退耕农户在经济林见效之前有收入来源。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、烟田治理、国土整治等项目,龙凤镇共治理土地5万余亩,新增加高标准灌溉农田2万亩。

  产业不行壮产业。在二坡村现代化农业基地,设立了博士工作站,专门支持恩施现代农业发展,为恩施农业注入大量的科技含量。同时,通过政府引导,市场主力,大力支持和培育农业企业、专业合作社发展,五年内共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200余个,包括国家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。

  目前,龙凤镇农业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程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。全镇80%的土地已经集中经营,超过70%的农户跳出了传统种养模式,或就地就近就业,或创新创业成为老板。

  业态不行换思路。龙凤镇调整发展思路,将重点产业定位在“旅游+”“硒+”“生态+”等方面,随着农村在美化亮化、交通出行等诸多方面的大幅跟进,一大批民食民宿产业快速发展,农民吃上了旅游饭。

  顺应改革浪潮,增添发展活力

  资金不足、资源不活一直是基层发展的最大瓶颈,为了盘活农村资产、资源,打通金融服务“三农”血脉,激活农村发展活力,龙凤镇创新金融服务、农村产权交易等新机制,吸引了大批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试点建设,大量城市资本支持山区农村发展,为基层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。

  政府为媒,搭建金融舞台。2015年初,龙凤镇探索建立了“一卡两社”金融服务机制,组建成立“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联合社”,社员入股资金按1∶5比例放大。3年时间,平台为企业、合作社和农户累计融资5亿余元,农民也凭借自身的“信用额度”在银行办理了信用卡,社员创业不再差钱。

  “联合社是后盾,我们搞产业放心。”2016年7月,因资金链出现问题,种植户林凡凤连差点失去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产业。“幸亏龙凤镇互助联合社及时出手,100万元贷款让我东山再起。”

  今年,试点金融创新入选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。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资本、农民变股东。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就可以实现这“三变”。

  “中心具有产权交易、抵押贷款、土地收储等多项功能,可以在中心通过远程流动金融仓储以土地、厂房、原材料等在银行无法作为抵押物的资产作抵押办理贷款,农户也可以将土地交由中心托管,中心保障农户一定的收入,在土地未交易之前,农户依旧有土地的使用权,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。”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。

  同时,建立推行村医村教进村“两委”、律师进村法律便民、农民办事不出村和乡风文明促进会“四位一体”的镇村治理机制,充实了基层服务力量,提升了全民素质,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。







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