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聚焦“十佳”)产业拓宽致富路

发布时间:2018-01-11 10:17:00|  来源:bet365日博地址

(聚焦“十佳”)产业拓宽致富路

——记市交警大队驻茴坝村扶贫工作队杨勇

  全媒体记者 赵盛迷 通讯员 蔡秀钢 伍锡章

  深冬的三岔镇茴坝村,大地披上一层银霜。

  村民们刚种植不久的香椿和枇杷,枝条上挂满了“冰花”,在冬日的暖阳下,泛着点点银光。

  “多亏了杨队,让我们重拾发展产业的信心。”贫困户王代英和其他8位村民一道站在田坎上,望着种植的香椿、枇杷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村民们口中的杨队,就是恩施市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杨勇,2017年6月1日,他和工作队一起进驻茴坝村开展帮扶工作。

  “杨队看起来斯斯文文,但干起活来,一点不比庄稼汉子差,虽然才来几个月,但我们能感受到他是真心在搞事。”说起杨勇,村民们纷纷点赞。

  “1988年,我承包卡车给茴坝的供销社运送化肥,当时的茴坝真是又穷又偏远,拉货的司机都不愿意开这段路。”谈到茴坝村这个“老相识”,杨勇仍记忆犹新。

  “如今,土墙房变平房,黄泥路变水泥路……”杨勇一边感叹茴坝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,一边又不由得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担忧。

  刚来的几天里,杨勇跑遍了村里的各个角落,发现虽然村里发展有烟叶种植,但主要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,经济附加值低,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,村里青壮年多外出打工,村里的劳动力也跟不上。

  在考察村情时,杨勇见到有村民少量种植了本地土枇杷,但品种不好,又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,所以一直“不受待见”。

  杨勇见状,想到自己老家也种植了“大五星”品种枇杷,其口感香甜,远销全国,茴坝村在气候土壤环境上和他老家十分相似,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将这种枇杷移植过来?

 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,杨勇请来了市农业局的技术专家做土壤数据测量。想脱贫致富,产业结构上一定要有所调整。

  “前前后后15个点的土壤取样,都是杨队带着专家跑,人手不够,他就扛着锄头亲自上阵去田里取样。”说起杨勇,村干部王庚伍表示由衷的敬佩。

  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,10月,土壤检测报告出炉,茴坝村土层深厚,水分充足,空气湿润、适合种植枇杷和香椿,这无疑给杨勇打了一针强心剂。

  向领导汇报之后,杨勇就带领几名队员一同远赴四川成都、大足,考察枇杷和香椿种植技术,学习当地合作社运营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。

  考察归来,踌躇满志的他却碰到了钉子。

  “项目看着是可以,就是不知道种出来的东西怎么样。”

  “感觉有风险啊!万一失败了怎么办,我们可经不住折腾。”

  ……

  村民们虽然对发展香椿和枇杷前景看好,但顾及到早些年村里因大面积种植柑橘和包菜,都因缺乏对土壤、气候等自然条件科学论证和规范的种植管理技术,难逃“夭折”命运。为此,村民们纷纷保持观望态度。

  “不试怎么知道不行,市里的专家都说我们这儿适合香椿和枇杷种植。”面对质疑,杨勇没有打退堂鼓,他召集村民开屋场会,不厌其烦地给村民搞宣传,做工作,只为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。

  “枇杷树被称为‘懒汉树’,可以采取放养式种植,不需要好多劳动力。”“一亩地可以产三四百斤枇杷,一年收入有七八千,比种苞谷划算多了……”

  “二十多场屋场会开下来,嘴巴皮子磨起了泡,口水都讲干了。”杨勇笑着说,好在村民们都信任他,最终决定跟着他干,放手一搏。

  项目定下来了,杨勇又琢磨着建立合作社的事情。12月,杨勇协同村里引进恩施施蓉专业合作社,吸纳了120户村民入社,其中有60户贫困户。

  “村民应该成为合作社的主人。”为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,杨勇推广使用了村民用土地入股参与分红的模式,让大家成为合作社的“命运共同体”。

  “一亩地有400块钱租金,种植和日常管理还能拿1200元工资,以后还有分红收入,确实比种粮食划得来些。”贫困户王代英高兴地说。

  从2017年12月份以来,村里已经种植了300亩香椿和120亩枇杷。杨勇表示,2018年,村里将把种植规模扩大到5000亩,把产业真正发展起来。

  产业阔步向前,村级阵地建设也不能落后。杨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协同帮扶工作队,一座崭新的便民服务大厅建起来了。

  为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,杨勇积极争取到州水泥厂项目资金支持,搞起了三相四线,增大了电的功率,让村民们告别了“两相电”时代。

  “帮扶干部下村入户每天有50元的补助,交警大队97名帮扶干部从来没有领过一分,全部由杨勇统一领取上交到村里。”村干部王庚伍说。

(值班总编:瞿照坤 编审:程玲 编辑:方宏艳)

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