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精准扶贫走芭蕉)靠山养山走富路

发布时间:2017-06-12 10:48:00|  来源:bet365日博地址

 (精准扶贫走芭蕉)靠山养山走富路

  记者 严鹏 沈宏臣 通讯员 涂晓璇 崔吉明

楸木园山上的“致富花”。 (图片资料)

  “一担水桶无地放,一根木头滚到底,看得见走的哭。”在芭蕉侗族乡南河村楸木园组流传着这句顺口溜。

  海拔1000多米的楸木园花楸树梁子,六十度的倾斜,贫瘠的土地,零散“贴”在陡峭山壁,

  斜坡流水土,田地“生”贫穷,在山一方,穷根难拔。

  穷则思变,变则通达,穷土地上的楸木园人不服穷,苦寻致富“东风”脱“穷海”。

  2016年3月,外出务工18个春秋,回乡的陈景彦扛起了花楸树梁子上村民脱贫致富的“大旗”。

  “在外一年13万,现在只出不进,若失败全家一起只能喝‘西北风’。”家人的劝阻,陈景彦犹豫了。

  “一锄下去尽黄土、二亩包谷三背篓、山里山外靠脚走。”苦了前辈,贫困何能代际传?

  不顾反对,誓将荒山变果园,2016年8月,陈景彦和三个年轻人共出资100多万成立恩施市楸木园专业合作社,社员38户,都是贫困户。

  “穷怕了才走出去,怕再穷才走回来。”拔掉穷根走富路,陈景彦信心满满。

  “刨了半辈子的石头,种几个包谷坨还不如种水果。”大山之间藏金银,甩掉旧思想老把式,陈景彦计划以蔬菜为主打产品,多种水果带错综布局,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游。

  金点子引来村民的“点赞”,一场人与山的“迂回战”在花楸树梁子上演。

  荒山砍树,荒田锄草,垒梯田,修河沟,整道路,一干就停不下来。

  “山上都是刺,野猪都不敢去,他们硬是用手工砍出来的。”贫困户陈万平心底佩服满满。

  钻进深山100天,400亩绿水青山焕新颜,满山荆棘变模样。

  甩开膀子,陈景彦实干“一把火”,“烧”出了老百姓的信心,也打开了老百姓的“致富门”。

  “老百姓只负责种、收、卖,合作社出钱出种出技术,耕田打坝还倒贴200元,”措施惠乡邻,老百姓干劲儿十足。

  “每天80元,有时还包生活,一月最低搞2000元没问题,哪门搞不得?。”在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高友菊,9个月挣了23000多元,加上土地出租,收入近3万元揣腰包。

  78岁的贫困户陈景华是合作社的“铁杆粉丝”,“三个月得了6000多元,划得来”。

  顾了家赚了钱,家门口就业,38户贫困户平均增收1万余元,老百姓脱贫致富有奔头。

  “去年200亩油菜,今年收了5万斤菜籽,12块一斤,1.5万斤菜油保底收入18万。”敢于吃螃蟹,陈景彦掘的“第一桶金”。

  贫地生财路,产业发展后劲足,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持续给力。

  “今年三月的油菜花节,一天接待了800多人。”亿年活化石、百年千步梯、山涧洪严庙、原始土家楼。

  楸木园山水化金银,坚定了陈景彦带领老百姓走脱贫致富路的决心。

  “今年种四亩辣椒和二亩葡萄,还准备给游客卖点土特产,收入个2万多元没问题,脱贫有信心。”贫困户陈景春很自信。

  产业兴,百姓乐,干劲足,目前,400亩大蒜和香葱正待下种,150亩辣椒和50亩水果苗长势好,2017年预计收入100万,农民增收2万元,荒山贫地变“绿色银行”,陈景彦的“农夫果园”“钱”途无量。

(值班总编:瞿照坤 编审:李晋升 编辑:赵盛迷)

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